基于B2B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分析——以京东为例文献综述

 2023-10-11 15:37:44

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现状

针对银行和电商平台共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的研究,国外研究较早,多在于实证方向。比如电子中心E-hub可为买卖双方提供融资服务,电子商务为金融系统,特别是供应链金融产品提供创新的机会,B2B平台交易为即时融资创造了条件。Albert给出了基于库存和应收账款进行融资的经济模型,Rutberg分析了UPS运作模式和其供应链金融业务,根据UPS运作特点,总结其服务模式,成为物流企业供应链融资服务模式提供的典型代表。Weisun从现代物流企业进行的金融创新入手,研究了第三方物流对促进中小企业质押贷款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总结了供应链金融中的质押贷款模式的优势。Eric Fenmore对基于订单的融资业务进行了分析。Leora Mapper针对供应链金融中的存货融资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了该模式的机理、运作模式及主要功能。GonzaloGuillen等人研究了集生产与企业融资计划于一体的短期供应链管理,提出供应链管理模式对企业间资金运作有重要影响,合理的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供应链整体收益。Adberdeen认为如何将融资和结算成本嵌入供应链是供应链金融的关键,第三方技术平台为资金供求双方构建一个优化融资成本的流程的方案。Albert Raymand等从融资模式、法律环境、监管模式个维度分析了国外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总结出了供应链融资的三种基本模式。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将供应链金融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互联网技术、经济全球化、产业融合等因素,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供应链组成要素,如商流要素、物流要素的研究上。谢世清和何斌对国内UPS物流企业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发展研究发现,金融行业对物流行业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可以为物流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利润,同时也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罗齐(2002)提出了融通仓送一融资模式,他认为在融通仓模式下,既能加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又能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通过引入第三方物流,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等(2005)按系统的拓扑结构将融通仓分为“纵向融通仓”、“横向融通仓”、“星状融通仓”和“网络融通仓”,提出了基于动产管理、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三种融通仓运作模式。罔俊宏、许祥秦(2007)基于供应链金融的核屯、理念及特点,提出了三种基本模式,即应收账款模式、存货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模式,通过对比分析送三种模式,并详细介绍了每种模式的运作流程。何涛、霍丽(2007)根据中小企业运营过程中采购、运营和销售阶段不同资余缺口的特点,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阐述了应付账款模式、动产质押模式和应收账款模式三种供应链金融基本模式。总结来说,目前国内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对缺乏。电商供应链金融在我国的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因此国内对电商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也比较少,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学者们较为关注电商供应链金融在操作模式、发展思路、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情况。李明锐(2007)介绍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下供应链融资的贷款、还贷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吴义爽(2009)从博弈论角度分析了“网络联保”模式,论证得出该模式能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信贷市场达到均衡状态。刘迎欢,史臣旭(2012)阐述了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操作模式,并通过与传统供应链金融的比较,分析其优势及发展瓶颈,在此基础上对线上供应链业务提出改进意见。苏晓委(2012)对线上供应链金融从系统论与协调论角度论证,认为其实质是一个自组织的有序系统,其序参量就是协调价值与信用度。随着供应链金融的不断发展,国内学者对其风险研究也逐渐增多。胡跃飞和黄少卿认为供应链金融存在七种风险,分别为市场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文化差异风险、信息传输风险、环境风险、政策风险。陈娟在此基础之上又添加了四种供应链金融风险,分别为供应链自身风险、供应链内部信用风险、企业运作风险以及跨境业务汇率风险。

综上,SCF是以供应链为基础产生的,最初的供应链管理集中在物流和信息流上,而忽视了资金流。20世纪末,企业家和学者开始关注供应链的资金流和财务管理过程。SCF这种创新的金融模式被用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降低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研究内容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都是从供应链融资开始,对基础的SCF模式的运行机理的理解也基本一致。但在研究范围上,外国学者更为广泛,国内学者对SCF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融资领域,研究角度主要为银行角度。而国外学者对SCF的研究更为广泛,还包括了资金流转周期、存货流转、资本结构等。研究角度上,除了从银行角度出发,还涉及了供应链中企业的金融行为。此外,外国学者主要是以国际市场为背景,从整条供应链出发进行研究。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立足于我国市场,集中在企业层面。研究方法上,外国学者多使用案例分析进行实证研究,从实践经验中总结理论观点或用实际案例说明理论的正确性。我国学者多使用建立模型和公式推导的方法,在研究SCF风险管理时,使用了主成分分析方法、Logisitic回归模型、贝叶斯网络方法等。未来研究方向上,“互联网 供应链金融”是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SCF的创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复杂的SCF模式得以实现。此外,SCF风险控制也是值得研究的方向之一。与传统信贷方式相比,SCF因其模式的特殊性而具有更高的风险。在SCF模式下,核心企业起着反担保作用,与传统的贷款模式相比,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实现了风险共担。因此,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都需要关注SCF风险控制。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从银行角度出发,忽视了对核心企业面临风险的研究。另外,现有SCF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是从企业层面来研究商业银行如何控制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而SCF往往依托供应链的网状结构形成生态系统,因而需要对整个SCF生态系统进行风险控制,现有研究还没有涉及到对整个SCF生态系统进行风险管理,这也是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之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