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Contradiction of Two Sexes to Androgyny—A Feminist Analysis of To The Lighthouse文献综述

 2023-02-18 20:10:25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作为女性主义的代表作家,她凭借自身敏锐的性别意识,努力探索女性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爱摩斯特曾提到,她的作品到处都有女性主义的踪迹可寻,女性主义总是占据着她的头脑。但是她的女性主义与传统女性主义中的男女两性对立等级模式不同,在她的经典名作《一间自己的屋子》里,她提出了双性同体的思想--每个人都受男性和女性的两种力量制约,正常和适意的存在状态是两种力量结合在一起和谐的生活。这一思想为颠覆传统意义上的男女二元对立模式提供了可能:不再强调两性的差异和等级,而是注重两性的和谐统一。

如果说《一间自己的屋子》是伍尔夫对其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阐述,那么《到灯塔去》则是她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具体应用。《到灯塔去》这本小说通过对已为人妻,为人母的传统社会女性拉姆齐夫人和一直在追求自己独特个性的独身女子莉丽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与探索的描述,展现了传统男权社会中的两性对立和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两性关系。

本文将从《到灯塔去》中两个看似矛盾的方面--两性对立与结和来分析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展开伍尔夫在《到灯塔去》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对女性主义有意识的运用。

《到灯塔去》体现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女权主义进行的超越时代的深刻思考,她推崇颠覆建立在两性对立基础上的整个社会意识,思维模式以及伦理价值标准,只有两性和谐统一,男女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解放,社会才会真正发展和进步。她的新女性主义思想对当今两性关系的发展仍有跨时代的启迪性和深刻意义。

二、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敦提大学葛德曼的研究成果表明西方学者对伍尔夫的研究主要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革新、实验与印象主义研究,五六十年代哲学、心理与神话的研究,七十年代的女性主义、雌雄同体以及现代主义与美学的研究,八十年代的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性/文本政治研究,九十年代至今的女性主义、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与伦理学的研究该研究成果使我们发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的激荡使评论家重新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审视伍尔夫,所以七十年代关于伍尔夫的女性主义研究才慢慢兴起。

国内学者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研究一度集中于她的文学成就上,主要把她当做一位风格独特的文学家来看待。在她去世后,先后出版了很多关于她的传记和评论,大多都是以她的文学艺术发展为线索来考察她的生平和创作。她的《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以及《海浪》被奉为意识流小说中的经典之作。随着西方新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陆续有人开始以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她作为新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作家,她的《一间自己的屋子》、《到灯塔去》以及《奥兰多》等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