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英国女作家佛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著有《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海浪》等意识流名篇。她的小说重视开掘人的内心世界,要求由传统的重视外部真实转向表现人物的内心真实。在她看来,真实就是把一天的日子剥去外皮剩下的东西,就是往昔的岁月和我们的爱憎所留下的东西;真实就是积累在我们内心深处而又不断涌现到我们意识表层的各种印象。她认为作家的任务就是把这种变化多端又不可名状的内在精神用文字表达出来,并尽可能少参入一些外部杂质。为了表现内心真实,伍尔夫采用了意识流这种新的文学尝试。内心独白、抒情旁白、自由联想、时空的交错融合、立体交叉及多维结构等技巧构成了她的作品。但是内心感受是琢磨不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柏格森说:我们研究纯粹的情绪性的心理状态时,除非通过某种象征的表示,我们几乎无法数出它们。托斯艾略特提出要通过客观对应物的象征暗示来表示思想情绪。伍尔夫受到他们的影响,将象征这一手法融入自己的小说,从而使整部小说充满各种含有象征意味的意象。
同时,伍尔夫的小说又是诗化了的小说。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曾形容伍尔夫:她属于诗的世界,但又迷恋于另一个世界,她总是从她那着了魔的诗歌之树上伸出手臂,从匆匆流过的日常溪流中抓住一些碎片,从这些碎片中,她创作出一部小说。所谓诗化小说,是指小说具有诗的透视、诗的技巧、诗的语言和意境,它不像一般小说一样着眼于故事叙述,它站得更远一些,只提供生活的轮廓,而不是细节。诗化小说具有抒情性、象征性和音乐性的特点。它像诗歌一样,用广泛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刻画人物、深化主题,在引人遐思中完成对小说艺术感的升华。
综上所述,伍尔夫小说的意识流手法和诗化性都将意象摆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因此对意象的研究也就具有重要意义了。
而什么是意象呢?在这里是审美意义的概念,即以表达哲理概念为目的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象之意。
本次研究的《达洛维夫人》是伍尔夫意识流长篇小说的初次成功,故事仅仅将视线集中在六月的一天上午九点至次日凌晨十五个小时所发生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上。五十二岁的克拉丽莎达洛维夫人为晚宴买花来到大街上,她想起了年轻时的情人彼德沃尔什一直延伸到三十多年的光阴。与此同时在战争中饱受精神创伤而变得神志混乱的赛普蒂默斯史密斯在摄政公园大道上心游神移。到了晚上,达官显贵纷纷光临达洛维夫人的晚宴,彼德也来了,旧日情人相见不胜感慨。达洛维夫人从布雷德肖医生口中得知史密斯自杀的消息,二人虽不曾相识,但达洛维夫人对其有着惺惺相惜的感觉,不禁悲从中来,考虑起生与死的人生问题。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没有令人心灵战栗的悲剧英雄,因此,《达洛维夫人》的全部内容竟是如此平凡。但是令人钦佩的是,这些数也数不清的印象闪烁出现着,它们是大街上的车水马龙声,飞机的轰隆声,花朵的幽香。那些如雨点下落的一个个回忆掺和在一起,彼此交织,互相渗透,使得读者不知不觉地身临其境。《达洛维夫人》的情节被淡化了,通过数不清的意象,人物的意识和情绪却被强化了。
想要彻底弄清《达洛维夫人》的来龙去脉,摸清每个人物的思想动态,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叙事方式的隐晦,叙事者的缄默,二元对立的创作意图都使文章难以把握。无所不在的纷繁复杂的意象又常常会干扰读者对主题及人物的理解。而我认为正确地把握意象是理解小说的第一步。有些意象反复出现,如大本钟的钟声和水这两个意象,它们不仅深化了小说的哲理深度,在小说结构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若不弄清这些反复出现的中心意象,是不可能透彻理解小说的。那辆神秘莫测的汽车和喷气飞机,是作者少有的花大篇幅笔墨描写的外部事物,它们还是连结主人公克拉丽莎和塞普蒂默斯的重要外部纽带,若不能理解作者描写这两个意象的用意,那对主题的理解也一定是不全面的。战争、花朵、皇宫、大树、阁楼、对面的老妇人、晚宴、彼得的小刀各种大小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整张精妙绝伦的意象体系,渗透覆盖小说的方方面面,对于人物、结构、主题产生重大影响。意象研究是一个很小也很巧妙的切入口,从这个小口中可以窥探整部小说的脉络以及脉络上的叶肉,它避免了从过于宏观的角度研究小说的空洞,但又不至于过于微观而达不到把握全局的作用。以往的大多数研究要么是以单个意象为主题,要么仅仅将意象用作服务其他目的的手段,即便有整体的意象研究也是概览了伍尔夫全部作品的意象特征,鲜有人单独研究《达洛维夫人》的整体意象网络。这便是本次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预期目标
内容:研究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夫人》的意象网络
目标:深入分析小说中的意象,并发现意象与意象间的联系,整理出一张清晰的意象网络,从而服务于对小说全方位的理解。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毛姆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中的救赎精神Salvation Spirit in Maugham’s The Moon and Sixpence and The Razor’s Edge文献综述
- 法国电影《触不可及》哲理内涵探究文献综述
- 《箭与歌》的中文译本研究Study o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Arrow and the Song”文献综述
- 丘吉尔演说中的危机化解修辞研究文献综述
- 信息时代日常交际的“礼貌原则”分析An Analysi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Daily Communic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文献综述
- 从面子理论视角分析美剧《初来乍到》中的会话冲突文献综述
- 我国对外新闻话语翻译的叙事建构 —— 以2017年钓鱼岛相关新闻为例文献综述
- A Study of Conceptual Metaphor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ranslation-Exemplified with Xu Yuangchong’s Version of 300 Tang Poems 概念隐喻理论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应用研究-以许渊冲《唐诗三百首》译本为例文献综述
-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Political Ter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中国特色政治术语的英译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 使用元认知策略对二语写作用词得体性影响研究Effects of Using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on Word Choice Appropriacy in L2 English Writing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