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事”的视角看他动词与使役态的区别 ——-以他动词“寝かせる”与使役态“寝させる”为例文献综述

 2022-11-18 11:22:33

文 献 综 述

与格变化相对应的动词形态中能提取出可预见的形态素时,可以承认它是语法性语态的下位分类法之一。但是如果没有可预见的形态素,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需要在辞典上作各别记述的形态对应,则是词汇性语态。语态这一概念,可以被扩大到词汇性语态方面。在查阅关于使役表达和致使役他动词表达的先行研究后,笔者发现词汇使役表达的研究多未引起重视,一直处在附带说明的配角地位。有关使役语态的表达这方面的研究数都局限于传统的语法和意义层面上。笔者认为要想更明确的区分使役表达和致使役他动词表达,应该在语用角度进行深度的研究。本论文则尝试着重分析由施事与受事的不同所带来的使役表达和致使役他动词表达的不同。

  1. 他动词文的特征

他动词与自动词一般作为一个整体语法而进行研究。以他动词作为句中谓语的句子被称为他动词文。市川保子(2005)指出,他动词文的特征是其对施事和谓语的强调性,即在他动词文中,施事及其动作和行为是关注的重点亦是句子的核心,而相对受事的意志性在他动词文中表现暧昧模糊,另外他动词文还可以表示施事的决心、责任感等感情倾向。另外,日本語教育学会(2005)则认为他动词文的特征是其动作的直接性,动作由施事发出而直接作用于受事,受事由此动作而直接变为某状态,不含意志性的表现而更接近客观性陈述某一事实。

二、使役文的特征

使役文是由使役态动词充当谓语成分的句子。グループ・ジャマシー(1998)提出,使役文表达强制、指示、放任等含义,多指强制含义。日本語文法学会(2014)则明确指出,使役文的使用与受事的意志性有直接关联,使役文在使用中,伴随着施事的命令或委托,受事在接受该命令或委托性动作后,由自身意志而做出施事所命令或委托的动作。日本语教育协会(2005)则提出,使役文的使用,伴随着意志的变化,施事在主观上希望某一动作发生而发出命令,受事接受该命令改变自身的意志而做出所接受的动作。钱群丹(2012)提出,以“走らせる”“入らせる”为例,一部分使役态动词所构成的表示惯用用法的自身使役句,在使役形动词表示动作主体的具体动作时,由于他动词意义较强,有时使役形动词渐渐地可能固定为一个他动词。而表示惯用用法的日语自身使役句的特点是,使役形动词从原本意义引申出另外的意义,使使役形动词与受动者(动作主体自身的一部分)形成一个整体作为惯用用法具有固定的特殊意义。

三、二者的对比

石光(2012)指出,在一定情况下,他动词所导致的结果可视为一种使役表达,这种表达即他动词使役表达。他认为,“他动词使役表达与使役态使役表达,均可以表示使役的含义,但是在情感的表达上有明显的区别。他动词使役表达和使役形态使役表达区别在于:1.他动词使役表达一般是客观地描述事情;而使役形态使役表达多是带有一定的强制、命令的含义,有时有强调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2.他动词使役表达不注重对象的存在,不考虑受事的自主性及意志性;而使役形态使役表达重点放在“使役”的意思层面上,强调对象的自主性及意志性。3.他动词使役表达适合叙述一般的事情;而使役形态使役表达可以表达一些特殊事情尤其是难办的事情,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P161)

在致使役他动词句中,施事与受事的基本关系存在一定特征。傅冰(2008)认为“有他动词功能的使役句中,使役动词和使役对象的关系比一般的使役句的使役动词和使役对象的关系更为紧密。且具有他动词功能的使役动词的主语即动作主体多为有生命的人,宾语即使役对象多为无生命的无情物。另外,主体和使役对象都为无情物的例子也不少,特别在新闻、小说等文体中常常使用。”(P40)。石光(2012)指出,他动词句中的施事与受事基本关系具有相对应的特征,他认为“他动词句中的施事与受事基本关系如下:1.施事和受事均为有生物时,受事丧失了作为移动动作的主体性和自主性。2.施事对受事不具备某些心理要求,只是叙述一般的事情。3.在这种致使役他动词句中,施事可以为无生物,受事既可以为有生物,也可以为无生物。这时的施事用来表示造成某种事情的原因,与使役形态使役表达相比,感情色彩不浓。”(P16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