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3-11-28 14:42:50

文献综述

(一)关于戏剧意义的研究成果和现状:

1.关于戏剧教学理论的相关研究

戏剧,作为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以及一种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通过虚拟的戏剧情境和角色,主观能动地探索各类议题、事件和关系,自主探求所处的外部世界以及扮演人物的内心变化,可以借此达到理解历史背景,理解人物性格辩证客观的看待历史的作用。它与教育、教学从本质上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为每一位受教育者传授知识与能力,从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戏剧教学法是教师以课堂表演、演讲、历史剧编排和历史性辩论等为辅助手段,指导学生通过实践去体验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其对他人、历史、社会的认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2.关于戏剧教学法的发展历程

(1)戏剧教学法的理论渊源

关于“将戏剧融入教学”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实践中学习”、“在戏剧实践中学习”的教育理念。在卢梭看来,戏剧表演不仅能够培养年轻人的创造力和观察力,而且能够。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实践学习理论中的“渐进式教学”和赫兹·麦恩斯的关于“创造力”的教学理论,都可以称之为是教育戏剧以及戏剧教学法的理论渊源。

(2)戏剧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戏剧教学法”更有着半个多世纪的实践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1911年英国的一位英语教师,哈丽特·芬蕾·琼森,首先将“由戏剧性的实作来学习”的理念应用于她的课堂教学之中。接着,20世纪30年代,美国戏剧教育家温尼弗瑞德·瓦尔德出版了《创作性戏剧技术》一书,提出“创作性戏剧教学方法”。自此,“创造性戏剧术”、“过程戏剧术”、“即兴创作”、“非正规戏剧”、“戏剧扮演”这些词语应运而生。到了40、50年代,许多具有戏剧专长的教育家也开始在校园推广戏剧教学的方法,创作性戏剧教学方法在欧美迅速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