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部门重视程度的增加,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飞速进展。但与此同时,在全民医保的大覆盖下,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愈演愈烈,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医疗资源的不足与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增长成为了卫生服务系统的主要矛盾,医联体便是在此背景下进入了大众视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当下另一热点话题,医保能推动医疗服务体系的变革,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也是医联体产生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文章对当前存在的医联体模式、医联体内医保的支付方式进行讨论,探求医保向医联体付费的理由、标准与评估等方面,对医保与医联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进一步说明,旨在为加强医保和医联体之间的联动,努力推进医联体发展,更好地解决我国卫生服务系统现有问题提出一定的理论建议。
关键词:医联体 医保 支付方式
1 医联体模式
医联体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不同级别、类型、性质的医疗机构通过签订协议与合同,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的组织形式,其医疗水平更高,资源配置更优。面对医保体系受到三个因素的威胁:社会老龄化,就业模式的变化以及新出现的无保险者[1],医联体是卫生资源共享、引导患者有序就医,解决“看病难”问题的全新改革探索[2]。目前,国内外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起了医联体,但模式上略有不同。
1.1 我国医联体主要模式
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发展,目前我国医联体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1.1 城市医联体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城市中开展医联体建设的形式。通常是以该城市的三级医院为中心,联合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以及其他基层医疗机构,组成一个信息和资源共享的团体。这种模式下又可以将医联体分为两种模式,即松散型和紧密型。松散型医联体强调的是医疗机构之间的技术合作,医院相互之间以短期利益和契约为纽带,缺乏稳定性和长期发展性;紧密型医联体则以资产、管理为纽带,使得医院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紧密,拥有共同的管理理念和长期发展目标,使得医联体更加稳固。我国现阶段医联体的紧密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多仍较为松散。
1.1.2 县域医共体模式
主要是县域内医联体采用的模式,是构建“以县级医院为领导、乡镇卫生院为纽带、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县医院主导的作用,形成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的三阶梯式县域医疗服务体系[3]。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