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社区的社区治理和社会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以南京市江湾社区为例
一、文献综述:
社区是基层政治的载体,社区治理关乎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彰显着国家的综合实力。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社区治理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我国近些年来社区治理实践方面也取得很多成果,在全国建设了一批批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开展遴选社区治理创新成果等活动。学者们围绕城市社区治理进行了许多研究讨论,查阅知网,截止2017年12月,以“城市社区治理”为题的文献就有17590多篇。讨论内容主要集中在这样几种:
(1)从微观角度与实践层面,以某地某社区的治理为例分析和推广城市社区治理的经验,如:孙秀艳[1]在《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探索与启示》中,基于福州市鼓楼区的实践,认为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突破口是着力推行'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创新'135'城市社区工作机制,福州市鼓楼区的管理经验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谢宇,谢建社,李夏茵[2]的《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协商民主推进战略研究——以广州社区为例》中倡导将社区治理与民主协商相紧密结合,推进城市社区统战工作。很大一部分研究都是以单个社区治理实践讨论社区治理的经验,或是树立典型,或是提出社区治理的困境。
(2)从宏观角度、背景及理论层面,探讨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和治理趋势,如:韩兴雨与孙其昂[3]在《现代化语境中城市社区治理转型之路》一文中,结合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特点,指出先进社区治理时出现的问题,高度集权的管理、行政化色彩浓重、社区权威空场、政府角色定位模糊、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薄弱等,主张建设多元治理模式,构建高效互动性社区组织体系,促进政府角色的现代转型,培育社区公民公共精神等。从时代大背景入手,围绕当下社区治理的困境,给出自己的建议。吕小辉[4]在《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优化研究》中分析中国社区治理的几种典型模式,即行政型、合作型、自治型社区,同时与国外社区治理模式进行比较,从政府制度和公民意识层面提出了优化社区治理路径的方式。从都是从中观及宏观角度来分析城市社区治理的难题及模式。
(3)分析国外社区治理的经验,倡导学习借鉴,如:王珏青[5]的《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中详细整理了关于国外典型的三种社区治理模式:政府主导型、社区主导与政府支持型、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形结合型,结合美国(社区自治模式)、新加坡(政府主导模式)、澳大利亚(混合治理模式)的治理情况,分析比较不同模式下的治理特点、政府与社区的关系、社区治理的方式与资金来源等。吴晓林与郝丽娜[6]在《“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中,结合国外社区治理实践,讨论了国家主导“元治理”和“合作治理”两种框架下出现的问题和治理困境,总结国外社区治理经验为“多元互动合作治理”的模式,但中国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本土国情,逐渐形成自己的社区治理理论。
(4)讨论当下社区治理的问题、挑战、思考与创新路径,如:李丽莎[7]在《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中,用比较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城市社区治理的组织形式、手段方式、活动内容等,结合民生战略基本内容、民生哲学理论、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等,主要从理论层面讨论了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尤其指出行政化色彩浓厚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缪晓慧[8]在《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中,提出阻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的困境在于社区自治组织的行政性、社区居民参与的有限性、基层政府职能的缺位与越位,并主张以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培育社区制度资本和社区关系资本。这一部分讨论治理困境与难题的研究也占了相当一部分,能比较全面地揭示社区治理存在阻碍的原因。
(5)着重讨论参与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包括多元主体共治、单一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与问题等,如:卫志民[9]在《中国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与创新——以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社区为例》一文中,结合交道口街道社区的基本治理经验和不足之处,提出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包括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社区中介组织,主张责权利合理配置。虽然作者在文章中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但是都比较统泛,操作性方面都不够具体。也有一些讨论社区治理主体是选取单一主体进行详细讨论,如潘修华与龚颖杰[10]探析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作用与问题。黄琴[11]讨论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应然角色。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