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JL模型参数对于QCD相图结构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3-06-07 09:40:10

文献综述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学科。

现代物理发展至今,人们普遍认为宇宙中存在四种基本作用力,分别为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和引力。

上个世纪中叶,物理学家致力于研究并发展可以有效描述这四种作用力的模型。

S.Winberg等人于1967年提出将电磁和弱相互作用进行统一,随后发展出了电弱统一理论,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标准模型。

1973年,D.J.Gross,H.D.Politzer和F.Wilczek,根据非阿贝尔规范场论,建立了量子色动力学(QCD)。

同年,物理学家Harald Fritzsch和Heinrich Leutwyler与Murray Gellmann起将颜色作为强场来源的概念发展了QCD理论,特别是他们采用了1954年由杨振宁和Robert Mills建立的规范场论(Yang-Mills理论),其中载有相互作用力的粒子可以辐射更多的粒子。

标准模型包含基本费米子和玻色子,基本费米子包括夸克和轻子,玻色子包括胶子、光子、W和Z玻色子以及希格斯玻色子。

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M.Gell-Mann提出质子、中子、介子等都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它们分别称为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异夸克,科学界把这一模型称为夸克模型。

引入夸克这一概念,是为了能更好地对强子进行分类,而当时并没有物理证据能够证实夸克的存在,直到1968年SLAC开发出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