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 冷态实验
双流化床技术是对流化床技术的一种延伸发展,可以被应用于生物质气化、煤气化、化学链燃烧及固体废弃物利用等技术中,表现出优良的适用性与较好的实用性。
浙江大学[1](1997)为解决某钢铁企业生产中所存在的中热值煤气、蒸汽和电力的短缺问题,把一台常压流化床和一台75t/h的循环流化床燃烧炉结合在一起开发了12MW的双流化床装置。该装置把一台常压流化床和一台75t瓜的循环流化床燃烧炉结合在一起。在该系统中:烟煤经给煤机进入以蒸汽或循环煤气为流化床介质的流化床反应炉后,首先与来自循环流化床燃烧炉约900℃的高温循环灰混合,在800℃左右裂解或气化,气化后的半焦随循环物料一起被送入循环流化床燃烧室进一步燃尽,运行温度为900℃。所产生的水蒸气用来发电和供热。从流化床反应器出来的中热值高温煤气,经煤气冷却器冷却,净化器净化,除去灰、焦油、水后变成净煤气可以作用冶金用气。
清华大学房凡等[2](2009)经研究发现双鼓泡床的流化速度对固体循环量没有影响,随着床料高度、固体喷射管直径与喷射管上所开小孔直径的增大,固体循环量增大。
中国科学院工程研究所[3](2001)提出了下行床煤拔头工艺并建立了一套实验装置,该工艺也是双床工艺的典型代表[4]。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和液体产品的产率增加;液体产率随粒径的增大而降低。
王伟等 [5-6] (2004)搭建了双流化床冷态实验系统,在不同的工况下进行了双床负荷调节实验,验证了气动分配阀的负荷调节性能;进行了模拟大粒径煤粒的大颗粒在移动床中随着循环物料向下移动的实验,验证了大颗粒能顺利通过下返料器。
王伟等搭建双床冷态实验台
M kuramoto[10](1985)、Andrew R等 [11] (1988)都分别提出了利用热载体为媒介,将热解、气化和燃烧结合起来双床工艺,并且在小型实验系统上进行过研究。
奥地利的Hofbaouer等[13,14]于1995年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生物质气化的双流化床工艺,并于2001年搭建了冷态实验装置,考察了系统物料循环率与系统各处压降的依变关系,并建立了压力分布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印度中央机械工程研究所的Kamakar等[26](2010)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工况下双流化床装置的轴向空隙率、环路中各部分的压降以及固体循环通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主床上升管的纵向空隙率分布呈现一个指数衰减的特性。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