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9年3月17日 提出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缓解人们看病南、看病贵的现状,缩小社会各阶层的群体差异和城乡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但我国目前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面临巨大挑战,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缺失——健康教育,慢性病知识,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普缺失;(2)城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主体-基层医疗机构利用率较低;(3)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差异;(4)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不均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个公民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院前急救、采供血以及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的预防控制。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由国家确定若干服务项目,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现阶段,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既可以由政府直接提供,也可以由政府采取委托授权、合同外包、购买服务等方式提供。探究委托授权、合同外包、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第三方,发挥第三方作用,便于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本文力求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进行剖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成果、成就与不足之处,寻找如何在现有国情下,最大发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使其更好的服务群众,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本文的分析对完善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文献综述
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其均等化的文献浩如烟海, 在知网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关键词搜索,找到 9,970 条结果。这些文献从很多角度去分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其均等化的现状、问题、建议、评价指标体系、国外经验、财政保障体制机制、资金管理和使用、人力资源、人员结构、城乡间不均等、地区间不均等、卫生资源配置及利用率等。相关数据表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城乡之间、在地域之间存在相当大差异。田苗苗(2011)认为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差距明显,虽然计划经济时期整个公共卫生事业处于优先地位,但我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高。改革开放后,整个卫生服务体系逐渐转变为市场导向,乡镇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急剧减少。
从导致公共卫生服务不均等的原因来看,谭旭欣(2011)认为公共卫生体制的不健全影响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机构职能重合,责任划分不清。地方政府大部分财政收入上交中央政府,却要承担起大量的教育、医疗等公共事务,这导致地方政府对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仍显得力不从心。朱晓丽等(2011)认为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及时到位,存在资金沉淀和挪用现象,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不同地区间、城乡间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不均等,这些因素导致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不均等。
从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来看,郑建(2012)认为应当建立标准化的可行性强的评价体系,以其对均等化的实现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研究者和相关部门应当正视均等化评价得出的结果,及时调整执行方案和相关政策。
综上所述,各文献从很多角度分析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指导性解决方法。总结来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非均等性的原因有历史因素、政策因素、体系因素、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因素、财政因素等;提出的建议主要包括扩大资源投入--财政支持与人力支持、建立完善评价考核制度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强化政策执行力。本论文将在对现有文献充分理解并吸收的基础上,根据实习期间所见所得所行,对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系统总结,尝试从基层医疗机构、群众、药企三方角度对促进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入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