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利益,本课题通过分析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对比现今两大法系下各自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特点,致力于寻找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损害鉴定模式,并探索出统一的鉴定标准。
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要求:我国目前的医疗损害鉴定模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着力分析其弊端,借鉴国外优势之处,同时参考我国长期以来医疗损害鉴定的发展轨迹,探寻出一套更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医疗损害鉴定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1]胡浩.论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困境与出路[D].广西师范大学.2017[2]方瑞.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3[3]肖柳珍.医疗损害鉴定研究:江苏模式与北京模式比较基于《侵权责任法》的视角分析[J].证据科学,2011,19(3):290-298.[4]解伟.医疗损害鉴定制度一元化改革设计[D].山东大学.2017[5]陈小源.医疗损害鉴定制度判例实证研究以203份判例为对象[J].法制与社会,2018,(03):66-70. 本课题工作进度: 2018.2.20 ---2018.3.20查阅资料,确定论文的题目和提纲2018.3.20 ---2018.4.30完成论文初稿2018. 5.1---2018.5.31修改初稿,完成终稿2018.6.1---2018.6.10准备论文答辩本课题拟研究的问题:由于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并没有解决医疗损害鉴定在程序上和在鉴定上的问题。
导致我国目前的医疗损害鉴定模式仍然是双轨制,即由医学会主导的医疗损害责任技术鉴定和由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的医疗损害责任过错鉴定。
两种鉴定方式都有它存在的依据,不过两种鉴定方式在结果上并不能做到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公正性,同时法院在进行判案时到底该适用哪种鉴定结果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鉴于此,为了使医疗损害鉴定更公正合理,能够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利益,本课题将思考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并轨模式。
首先,进行分析比较我国目前两种鉴定方式各自的优点,吸取双方的优势之处,探讨各自适用的情况。
其次,研究两大法系之下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特点,借鉴其优势之处,将其运用到我国具体的鉴定程序之中。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社会保险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的数据分析文献综述
- 美国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 关税减让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以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为例文献综述
- 中国对非洲援助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文献综述
- 互联网思维下我国汽车国际化营销策略分析——以吉利汽车为例文献综述
- 中美贸易战对中美两国电子消费产品贸易的影响文献综述
- “电影丝绸之路”: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新路径文献综述
- 中美两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比较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文献综述
- 制造业服务化、社会资本与FDI—–基于WIOD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高铁对沿线城市FDI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