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水平调控电子传递链对甲萘醌-7合成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3-04-22 15:57:23

文献综述

一.产品介绍甲萘醌(MK)为萘醌类化合物,作为维生素K3的前体形式,主要来源于由细菌合成的异戊二酚的集合[1],其中甲萘醌-7 (Menaquinone-7,MK-7)为脂溶性凝血类维生素,分子式C46H64O2,结构式见图1,在原核生物的电子传递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在循环中的半衰期很长[2],同时参与哺乳动物的血液凝固蛋白[3],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动脉钙化、心血管疾病及帕金森症等中较为常见,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食品添加剂中[4]。

图1 甲萘醌-7的结构式甲萘醌-7天然存在于一些动物来源的发酵食品中,美国药典所审查的数据表明,当将其作为膳食补充剂摄入甲萘醌-7时,它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且大有益处。

基于这一结论,MK-7在食品保健、制药行业等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具有很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因此对于甲萘醌-7的合成的研究也变得热门起来[5]。

然而传统方法提取甲萘醌-7还是有诸多局限性,因此本次实验将采用基因工程手段,探究其产量与电子传递链强度之间的关系。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1.芽孢杆菌的介绍在甲萘醌-7合成的历年研究中,一直都可以看见芽孢杆菌的身影,芽孢杆菌可谓是甲萘醌-7合成的关键菌种。

天然产生甲萘醌-7的细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黄杆菌属等。

为了进一步筛选出适合合成高产甲萘醌-7的菌株的微生物,Yoshinori等人将甲萘醌生物合成途径上的化合物的模拟抗性与突变相结合[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