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1.选题背景 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又称裂壶藻,属于网粘菌门(Labyrinthulomycota)、网粘菌纲、破囊壶菌目、破囊壶菌科的一类海洋真菌,单细胞、球形。
裂殖壶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在胞内合成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具有多种生理调节功能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是生产 DHA 的主要微生物之一,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裂殖壶菌除具有丰富的 DHA、蛋白质外,还具有许多特殊的生理功能性物质,如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多糖等,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其安全性已得到 FDA 的认可。
而且裂殖壶菌能够在异养条件下进行大规模培养,易于商业化生产,其细胞内的 DHA 含量还可通过培养基及发酵工艺来控制。
研究表明其胞内脂质代谢的同时会合成角鲨烯、甾醇和类胡萝卜素等脂肪伴随物,其中类胡萝卜素在提高细胞的抗氧化性和DHA藻油的储藏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角鲨烯又名三十碳六烯,化学式是C30H50,是一种在人体胆固醇合成等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不饱和烃类,含有6个异戊二烯双键,属于萜类化合物,很多食物中含有角鲨烯,其中鲨鱼肝油中含量较高,在橄榄油和米糠油等少数几种植物油中角鲨烯含量也相对较高。
角鲨烯具有耐缺氧、促进身体健康的功效、还可应用于食品机械设备中润滑剂、杀虫剂、衣物护理剂、铅笔芯稳定剂、化妆品等的研制[1]。
类胡萝卜素是一种类萜,被归类为四萜。
通常具有式C40H56的基本骨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