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WY-5体外抗肿瘤药效活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09 17:37:13

摘 要:白花蛇舌草系茜草科耳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其性寒, 味苦、甘, 具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利尿消肿、抗癌肿等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白花蛇舌草含有蒽醌类、黄酮类、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 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化学诱变、抗炎抗菌、保肝利胆、镇痛解毒等功效, 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 其抗肿瘤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单体成分的功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是其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1]。

被认为是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的中草药之一。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 活性成分; 研究进展白花蛇舌草系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 Hedyotis diffusaWilld.)的干燥全草,又名二叶葎、蛇舌草、 鹤舌草、 矮脚白花蛇利草等,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我国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区均有野生品种的生长,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喘、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痢疾、黄疸、盆腔炎、附件炎、痈肿疮疖、毒蛇咬伤等。

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民间常用此草内服治疗小儿疳疾,毒蛇咬伤,癌肿及肠道疾病,外用治疗各种跌打刀伤等症。

目前商品白花蛇舌草以野生为主,栽培为辅,家种历史不久。

中国药典 2005 版已将白花蛇舌草作为中成药的原料药进行收载[2]。

现将其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机理和发展前景做一简要综述。

1. 主要活性成分1.1 蒽醌类20世纪70~80年代,研究者首次从白花蛇舌草中分离出2 -甲基-3-羟基蒽醌、2 -甲基-3 -甲氧基蒽醌等 4 种蒽醌类化合物[3]; 近年来, 研究者又陆续分离出一些新的蒽醌类化合物,如 2 -羟基-1 -甲氧基蒽醌、2 -羟基-1, 3-二甲氧基蒽醌、2-羟基-1 -甲氧基-3-甲基蒽醌等。

1.2 黄酮类黄酮在白花蛇舌草药材中以游离的苷元或结合成糖苷的形式存在[4],主要包括槲皮素、山柰酚、芦丁、穗花衫双黄酮、槲皮素-3-O-槐糖苷等1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