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蝉花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28 21:49:15

摘 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发病机理与各种细胞因子的关系及其目前相关的治疗药物进行归纳总结,为实际实验做知识积累和铺垫,并为实验中相关数据的测量和结果判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类风湿;细胞因子;生物制剂;引言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国内常见的多发性慢性疾病,可导致关节受损、畸形、功能丧失,好发于中年女性,40-50岁常见,国内发病率大概为0.32%-0.36%[1]。

现就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相关知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发病因素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仍未有定论,其病程长,发病机制复杂,与细胞因子网络、遗产、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1.1细胞因子RA症状中,滑膜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产生了大量的细胞因子,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RA病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因此在治疗作用的研究中,可以通过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检测RA的发展水平,或者做为推测具体药理作用的依据。

1.1.1alpha;肿瘤坏死因子(TNF-alpha;)TNF-alpha;是一种由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的能抑制成骨细胞和刺激破骨细胞的细胞因子。

在RA患者的临床外周血检测中,均能发现TNF-alpha;因子的浓度升高。

结缔组织细胞中,受TNF-alpha;的诱导,滑膜成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产生前列腺素E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进而导致滑膜组织炎症,继而出现肿大,软骨破坏[2]。

同时,一些研究者认为,TNF-alpha;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通透性改变,加重关节组织的水肿和细胞浸润[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