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脂肪氧化酶简称脂氧酶,是一种含有非血红素铁、不含硫的过氧化物酶,球形,无色,可溶,等电点的范围为pH值5.7~6.4,在动植物界中广泛存在,其分子量分别为75~80kDa和94~104kDa;在真核生物中参与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且在动植物不同发育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类型。自从1932年Andre和Hou首次提出Lox的存在后,脂氧酶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Theorell等首次从大豆种子中获得了Lox1的结晶,Christopher等随后又报道了Lox2和Lox3的存在。研究发现,Lox在成熟的大豆种子中含量很高(占种子蛋白质含量的1%~2%),可催化不饱和脂肪酸的加氧反应,形成过氧化氢衍生物等挥发性物质,能直接与食品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结合,产生豆腥味和苦涩味,降低食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而且破坏了上述几种人体必需脂肪酸,是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目前,降低甚至彻底消除豆腥味已成为育种家们改善大豆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陆续开展了Lox结构、理化性质、生理作用、遗传与变异等研究并取得了不菲成绩。
对大豆脂肪氧化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脂肪氧化酶在pH7一8时活性最高,加热到85℃以上活性丧失,邻一菲p罗琳和钦铁试剂有轻微抑制作用,琉基乙醇和半胧氨酸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各抑制剂联合应用的抑制效果比单一抑制剂更好,.其中半耽氨酸和柠檬酸联用是大量脂肪氧化酶较理想的抑制剂。
1987年,Harris课题组发现亚油酸磷酸酯、亚油酸甲酯和乙酯等也可为脂氧酶所识别,生成相应的氢过氧化衍生物。此后,对于LOX 催化酯类底物( 甲酯、甘油酯和磷酸酯等) 的研究陆续有所报道,发现 LOX 对酯类底物的活性较之亚油酸为底物时大为下降,反应速率及产率均很不理想。Garbe的研究表明,以三甘酯为底物时LOX的活性仅为亚油酸为底物时活性的约1%。Piazza等研究了LOX催化氧化单甘油酯、二单甘油、三甘酯以及磷酸甘油酯的反应,甘油酯的最大转化率仅达15%。总之,对 LOX 而言,亚油酸酯类与亚油酸相比是很不理想的底物。如何提高LOX 对酯类底物的催化效率和产率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作者尝试用豆粕作为直接催化剂催化大豆油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本文以亚油酸乙酯为底物,开发了一条利用脱脂豆粕为直接催化剂,在线偶联 LOX 酶提取的高效合成氢过氧化物的方法。此法提高LOX酶促催化氧化亚油酸乙酯的催化效率和产率。
甘油三酯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组成的酯类化合物,约占植物油脂总量的95%以上。脂肪酸是构成TGA的基本单元,由一条烃链和一个末端羧基组成的一元羧酸,根据烃链的饱和程度不同,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TGA 的结构随脂肪酸种类及其与甘油分子结合位点的不同、而呈多样性,这使得TGA类化合物成 为 一 类 极 具复 杂 性 的 化 合物,且一般天然油脂中的TGA在物理化学性质上非常接近(脂肪酸之间碳链长度相差 2~5个,双键仅差1~3个)。
并且具有大量相关数据显示甘油三脂拥有非常广泛的医疗前景。甘油三酯的水解通过酶脂蛋白脂肪酶进行,脂蛋白脂肪酶通过蛋白质GPIHBP1转运并锚定在毛细管壁上验证表明某些个体发展出针对GPIHBP1的自身抗体,损害脂蛋白脂酶功能并导致显着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并且对冠心病不良心,血管事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但本实验旨在研究大豆脂氧酶LOX-2与甘油三亚油酸酯的反应,并且研究大豆LOX酶的活性和甘油三脂的最佳反应条件以提高目标产物的产率。
参考文献:
[1]Wiesner P, Watson K E. Triglycerides: A reappraisal.[J]. Trends Cardiovasc Med, 2017, 27(6):428-432.
[2]Budoff, Matthew. Triglycerides and T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s in the Causal Pathwa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6, 118(1):S0002914916304842:138-145.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