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现状及发展趋势: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一种由编码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y)基因突变所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DM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发病率为1/3500活产男婴,女性多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DMD基因的致病突变类型主要包括缺失型(约50%-65%),重复约(5%-10%)和微小突变(包括点突变,剪切突变和插入/缺失突变,约20%-35%)而联合应用MLPA技术,PCR技术和基因检测技术,可以提高检测DMD基因单个外显子缺失的准确率,避免将单个外显子的微小突变误判为缺失突变,为DMD家系成员的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目前尚没有有效治疗方法,临床上多采用支持疗法改善疾病症状,但并不能改变疾病的最终结局。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呼吸系统支持尤其是无创性呼吸机的应用、以水疗法和抗关节挛缩为主的康复治疗、营养管理等.基因治疗、抑制肌肉生长抑制素、上调肌营养相关蛋白和基因编辑治疗等新兴治疗方法也在蓬勃发展。
研究意义与价值: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检测DMD基因,对临床给予及时诊断及预防,延缓病情进展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魏晓明, 戴毅, 朱倩, et al. 一种基于高通量测序的DMD基因检测平台的建立[C]// 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 0.
[2]张成, 李欢.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治疗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8, 18(7).
[3]杨莹, 侯凌, 刘艳. 30例杜氏肌营养不良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 2018(4).
[4]王亚玉. Duchenne型假肥大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及女性携带者临床特点分析[D]. 2016.
[5]莫桂玲. 联合应用 MLPA 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DMD基因单个外显子缺失突变[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1.
[6]彭园园, 姚凤霞, 孟岩, et al. 中国人DMD基因缺失检测多重PCR新体系的建立[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0(2):106-110.
[7]李红, 丁洁, 王玮, et al. 应用多重PCR和MLPA技术检测DMD患者和携带者的基因突变及产前诊断[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9, 26(3).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