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妥昔单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综述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1]。目前,全球范围内平均每年约有一百万人被发现患有结直肠癌,结直肠癌位列第三位常见肿瘤致死原因。近年来,随着诊断和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早期病变若能早期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部分患者是可以痊愈的;然而由于早期结直肠癌临床表现不够典型,常常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往往疾病发现时已是晚期,大部分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现有的结直肠癌患者约有35%为Ⅳ期,而20%~50%Ⅱ、Ⅲ期病人正向Ⅳ期进展。尽管随着新的治疗方法和先进外科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以约每年1.8%的速度下降,但是Ⅳ期患者的5年总生存期仍然只有10%左右[2]。
1.结直肠癌的治疗现状
结直肠癌因早期诊断率低,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极差,化疗已成为转移性或局部晚期结直肠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疗效不甚理想。在过去的20年,5-Fu是唯一的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有效的药物,其中位生存期只有12个月左右。近10年来,草酸铂、伊立替康、卡培他滨等新细胞毒药物相继问世,将中位生存期提高至20个月左右。近2~3年,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以及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西妥昔单抗(cetuxinab)和贝伐单抗(bevacixunab)等)的问世使晚期大肠癌的治疗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中位生存期已超过24个月[3]。靶向治疗的成功应用为大肠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起到了很大作用,有效地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大肠癌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也是临床上争议较多的问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