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蒲公英、野菊花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以及配伍治疗皮肤痤疮问题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作了进一步探讨,为蒲公英配伍野菊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蒲公英、野菊花、痤疮、药理作用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
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的功效[1]。
蒲公英、野菊花的化学成分多样,配伍可加强消肿散结的作用,除药用外,皮肤外用也可达到消炎祛痘、保护皮肤的作用。
1. 痤疮的病因1.1 西医病因病机现代研究表明痤疮的形成与内分泌、免疫、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微生物感染、心理、遗传等因素有关[2],皮肤微生物群与宿主、环境之间应保持生理动态的平衡,而微生物感染后这种平衡被打破,患者面部菌群发生异常,菌群的结构和数量发生改变,导致痤疮的产生和加重。
其中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导致的过多脱屑,会加重微生物感染,细菌大量繁殖。
现已公认毛囊内寄生细菌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是最主要的痤疮发病因素。
痤疮丙酸杆菌会产生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一些趋化因子,会诱生抗体和激活补体,引起毛囊的炎症,也能分解皮脂形成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引起炎症,并会使毛囊斗部角化增强而形成粉刺,促使皮脂腺分泌过多,皮脂排泄不畅又为痤疮丙酸杆菌和部分革兰阳性需氧球菌的繁殖提供条件,进而产生炎症性丘疹、脓包。
范志莘等人研究表明寻常痤疮的致病因素中,细菌感染是最主要的因素[3]。
痤疮丙酸杆菌是主要的致病细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型葡萄球菌等。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