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胃宁颗粒剂对实验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文献综述

 2023-10-23 10:23:42

文献综述

胃溃疡是一种胃黏膜及黏膜肌层坏死性病理损伤,是人类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关于胃溃疡的发病机制,目前医学界广泛认可的是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失衡学说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学说[1]。现有针对胃溃疡的治疗方法仍然有限,主要集中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胃黏膜保护剂(三叶肽、硫糖铝等)、胃酸中和剂(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幽门螺杆菌抗生素和中医药等。并且临床上用于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均费用较高,治疗效果有限,同时副作用明显[2-4]。因此,治疗胃溃疡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抑酸等传统途径,人们开始着重于从传统中草药中寻找和挖掘具有抗胃溃疡的天然活性成分,以期获得高效、低毒的新型抗胃溃疡药物。

胆胃宁颗粒剂是根据古方加减化裁而成,由炒柴胡炒黄芩炒枳壳川厚朴法半夏杭白芍熟大黄郁金木香炒白术甘草等组成,共奏清热化湿疏肝利胆,和胃通降,健脾助运等功效,已有报告证明其所含成分为近年来中医治疗胃脘痛的常用中药。且已有临床研究表明[5-6],胆胃宁颗粒剂治疗胆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和湿热中阻型胃溃疡,可有效改善患者消化系统的主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已有研究只报告了其在患者身上的疗效,对胆胃宁颗粒提高溃疡愈合质量的治疗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本实验旨在:①通过整体动物实验研究胆胃宁颗粒对胃溃疡大鼠幽门结扎型及冰醋酸型的影响。醋酸致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是用一定浓度的醋酸直接腐蚀胃壁组织,使受损部位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穿透性溃疡。该模型建立方法相对简单,结果稳定,重复性好,且造成的溃疡在病理特征以及愈合机制方面与人类慢性胃溃疡极为相似,因此该模型在筛选治疗慢性胃溃疡药物、研究药物抗胃溃疡作用机制方面应用广泛[7]。幽门结扎型溃疡是由于刺激幽门窦粘膜的压力感受器,引起迷走—迷走反射,导致了高胃酸分泌并滞留,使致溃疡因素增加而形成[8]。两种模型分别模拟人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胃溃疡。;②通过实验研究,比较中药复方胆胃宁颗粒剂与奥美拉唑对胃溃疡治疗效果,考察溃疡指数、胃酸值、胃蛋白酶活性等指标初步揭示其作用机理。

资料编号:[67544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