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荔枝草的简介:
荔枝草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雪见草(Salvia plebeian R.Br.)的全草,别名有蛤蟆草、雪见草、癞蛤蟆草、青蛙草、皱皮草等。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几乎分布于全国各地,资源丰富。荔枝草为1年或2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茎方柱形,直径2~8 mm,高15~90 cm,多分枝,表面灰绿色至棕褐色,被短柔毛,断面类白色,中空。叶对生,常脱落或破碎,完整叶多皱折或卷曲,展开后,呈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2~6.5 cm,边缘有圆齿或钝齿,背面有腺点,两面均被短毛。轮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具2~6花,集成多轮的假总状或圆锥花序,花冠多脱落,紫色,宿存花萼钟状,长约2.7 mm,灰绿色或灰棕色,背面有金黄色腺点及短柔毛,内藏棕褐色、倒卵形的小坚果,花期5月,果期6~7月。味苦、辛,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凉血止血的作用。
其有关化学成分研究:
Yang,TH.和Gupta.HC(1972,1975)分别报道了荔枝草的黄酮类成分;RG.Powell和R.D.Platlner(1976,1978)等分别报道了荔枝草的木质素成分;Savona,G和Maria,C G.(1982,1986)等分别报道了荔枝草的二萜类成分。蒋毅等(1987)从荔枝草的全草粗提物中分离出8个单体化合物,鉴定了其
中6个单体为高车前元(hispidulin)、泽兰黄酮(nepetin)、4-羟基苯基乳酸(4-hydroxyphenyllact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高车前甙(homoplanta-ginin)和假荆芥属甙(nepitrin)。《中国药材学》(1996)报道了荔枝草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高车前苷。赵丽等(1996)从荔枝草中分离得到2个单体,即高车前甙(homoplanta-ginin)和高车前甙元(hispidulin)。并对荔枝草复方制剂进行薄层扫描,通过测定高车前甙元的含量控制其质量标准。翁新楚等(1997)利用有机溶剂提取,柱色谱、薄层色谱分离以及结晶和结晶进行纯化,从荔枝草中得到3个纯化合物,通过紫外、红外、质谱和核磁共振及元素分析的鉴定,发现1个新的二萜类化合物木香醌酸和2个已知黄酮类化合物半齿泽兰素和高前车素。余磊等(2006)采用溶剂法对蛤蟆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经硅胶柱层析并通过波谱解析(IR,UV,1H-NMR)鉴定了4种化合物的结构,结果种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7-D葡萄糖甙、高车前甙元、原儿茶酸和4-羟基苯乳酸。
因其同属植物迷迭香、丹参等抗氧化效能很高,因此人们对荔枝草也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主要是采用OSI法对荔枝草提取物和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1,5-9],发现荔枝草是一种良好的油脂抗氧化剂。虽然荔枝草的抗氧化活性报道很多,但仅仅局限于OSI方法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而荔枝草的抗氧化作用在同的抗氧化研究体系中可能不同。为全面评价荔枝草抗氧化作用,拟采用DPPH法、FRAP方法,对荔枝草总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在于对荔枝草中总黄酮的醇水溶剂回流提取及其总黄酮含量测定和抗氧化性能测定
三、实验步骤:
1、中药荔枝草的识别、采摘及实验前处理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