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许多海洋细菌聚集在一个很小的微环境中,并达到很高的密度从而展现出特定的生理性状,即群体感应现象(quorum sensing,QS)。研究发现革兰氏阴性菌通过产生N- 酰基- 高丝氨酸内酯类(n-acyl-homoserinelactones,AHLs)化合物来调控与食品腐败、动植物致病性等有关的许多特定的生理性状的表达,如蛋白酶活性、致病因子的表达、生物膜的形成等。目前群体感应系统被认为是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关键调节因素,与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解离和致病力等密切相关。
通过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QSI)使致病细菌、腐败细菌中由QS 系统所调控的生理特性不表达或者表达水平下降,开创新的食品防腐保鲜技术及新药开发途径。生物被膜是由附着于惰性或活性实体表面的微生物细胞和包裹微生物的水合性基质所组成的结构性微生物群落,是微生物黏附表面生活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生存状态。生物膜与常见的浮游状态微生物有着本质的不同,形成生物膜后的菌株对环境抗性显著增强,不易清理,危害严重,是造成能源浪费、生产事故及人体病变的重要原因.
肉桂醛( Cinnamaldehyde) 是肉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菌、防腐的功效。常被称为桂皮醛、桂醛、beta; - 苯丙烯醛( beta;-phenylacrolein) 、3-苯基- 2 -丙烯醛,其化学名称为三苯基丙烯醛,系醛类化合物,为黄色液体,在肉桂等植物中含量较多,天然产物主要存在于肉桂油、桂皮油、藿香油、风信子油、玫瑰油等中。肉桂醛是由肉桂树( Cinnamonum cassia Prel.) 的树皮二氧化碳( CO2) 超临界萃取所获得香精油的主要成分,也可被人工合成。肉桂醛具有疏水性,可以透过细胞壁,破坏细胞质膜的结构。正如结果所示,肉桂醛破坏了胞膜的平滑形态,使菌体细胞溶胀,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肉桂醛引起了胞膜组分的溶解和转变,从而抑制菌种的生长。
荧光假单胞菌属于假单胞菌属的无芽孢、无荚膜、有极端鞭毛的革兰阴性菌。荧光假单胞菌能产生水溶性的黄绿色荧光色素,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荧光色菌落,是冷藏食品腐败的优势菌荧光假单胞菌能在低温环境中生长,在食品生产和医学领域形成的生物膜往往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荧光假单胞菌在食品保藏过程中极易形成生物膜,此时的菌落代谢活动以及对消毒剂的抗性会严重影响食品安全,是传播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隐患.
- 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 研究肉桂醛对紫色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
- 肉桂醛对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三、研究手段:
- 样品制备
称取10mg肉桂醛溶于1%的二甲基亚砜中作为母液,装在灭菌的离心管中,放入零下22度冷冻备用。同时保证不同实验的二甲基亚砜占总体积的比例最好小于0.1%,以去除其对抑菌的影响。
2肉桂醛对紫色杆菌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
2.1肉桂醛对紫色杆菌CV026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紫色杆菌CV026活化以后,按2%接种量接种于灭菌过的新鲜LB培养基。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紫色杆菌的OD值,当菌体OD600nm达到0.4以后,按照1:1的比例将菌液倾倒入完全液态的1.5%琼脂的LB固体培养基中,轻微摇晃使其混合均匀。待混合均匀后将0.75%的LB培养基迅速倒入灭菌平板内,每个大约倒入20ml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中吹风20-30 min。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