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前列腺癌发生的相关疾病的系统性分析研究文献综述

 2023-10-26 10:09:06

文献综述

㈠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中第二常见的诊断癌症和第六常见的癌症相关死亡原因[1,2]。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恶性肿瘤,该病死率仅次于肺癌[3],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4]。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虽远低于西方国家,但近20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5]及生活条件的改善,发病率呈显著增长态势[6]。前列腺癌在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跃居第3位[7-9]。前列腺癌正在悄悄地影响着我国 50岁以上男性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成为泌尿外科领域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10]。除了年龄和种族来源外,阳性家族史可能是已知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前列腺癌被诊断为局部或晚期,治疗范围从监测到根治性局部治疗或雄激素剥夺治疗。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上升的趋势[11]。而许多常见的疾病都极有可能是导致前列腺癌的共病因素。

我国PCa流行病学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PCa的普查工作尚未大面积开展,目前尚缺乏全国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资料,因此难以对我国PCa的分布特征和流行趋势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估。PCa的自然病史较长,肿瘤生长速度相对缓慢,组织学病变多数不会发展成为临床病变。20世纪90年代以前,通常只有当病人出现排尿困难、骨痛、直肠指检(DRE)发现结节等PCa的临床表现时才会作出诊断。近年来,随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应用以及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进步,早期 PCa的检出率明显提高。PSA自198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现已成为诊断PCa最敏感的肿瘤标记物。美国应用PSA对老年男性进行筛查使大量早期PCa患者得以被发现。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应用游离PSA(fPSA),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tPSA),PSA变化速率(PsAV)以及PSA密度(PSAD)等指标可提高PSA诊断PC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前列腺癌的发病原因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研究,仍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及争论,现已研究认为 PCa与种族、家族遗传史、年龄等因素相关[12],此外仍有众多因素成分尚未被完全认识,如肥胖、血脂异常紊乱、代谢综合征等情况,且一直存在争论。PCa在中西方人群患病率和死亡率的显著差异,且亚洲移民到美国等国家的患病率显著增加,以及现在国内饮食、生活方式的西化,随之增高的PCa的发病率,使我们需要考虑除了现有的已明确之外的其它因素,是否与 PCa的发生也存在某种相关的联系。

肥胖、糖尿病[13]、代谢综合征[14]、高血压、淋病等疾病都能引发前列腺癌。从近来流行病学研究可见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亚洲国家及其移民美国的人群中明显提高, 这表明西方生活方(如缺乏锻炼、过多摄入高脂肪和肉类食物)有可能是前列腺癌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15]。同时,这种生活方式在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人群中非常普遍。代谢综合征被定义为患者同时具备以下几项组成成分中的3 项或全部: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16]。其中最核心的特征是胰岛素抵抗以及代偿性的高胰岛素血症。它作为前列腺癌病因学中新近出现的假设,目前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项关于非洲裔美国人的回顾性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性要比正常人高出90%,尤其是存在腹型肥胖和高血压者[17]

㈡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结构已呈现老龄化,因而我国患前列腺癌的人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证据表明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常会由肥胖、代谢综合征贫血、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所引起,影响机体成分的正常代谢,造成患者治疗困难,住院时间延长,预后生存降低等一系列问题。此类因素和前列腺癌的关系虽然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但具体的影响途径还需要深入的探究。纵观国外对前列腺癌并发症症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故本文对影响前列腺癌发生的相关疾病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旨在为临床开展前列腺癌的预防及干预工作提供借鉴。

㈢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