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背景
从各种文献和研究中我们知道,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所有的恶性肿瘤总称为癌症。目前癌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二死因,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疗法、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各种治疗手段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寻找无毒副作用且高效新型抗癌药物是药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更是呈抛物线式上升,其中发病数和死亡数均占全球癌症的25%以上。其中肺癌、结肠癌已分别占据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前2位。乳腺癌则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黑色素瘤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特点,目前发病率正以每年4.1%的速度显著上升,快于任何其他恶性肿瘤。
维生素C又名L-抗坏血酸,水溶性维生素,分子式C6H8O6。因其结构中多羟基的存在,导致结构不稳定,易被氧化失去活性。其3位羟基烃基化制得维生素C衍生物(Ms-HBA-ASA)大幅度提升其结构稳定性,同时不影响其抗氧化活性。该衍生物为油水两亲性物质,在制剂过程中,对温度及其他条件适应性更好,利于成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证明大剂量的维生素C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于治疗癌症,但高浓度的血浆维生素C浓度难以通过口服达到,只能依赖静脉注射,给药途径单一且患者顺应性较差。经修饰的维生素C衍生物Ms-HBA-ASA,可以大大降低对各细胞株的IC50,降低有效血药浓度同时为给药途径提供多种选择,增强患者顺应性。
黑色素瘤的诱因和分类
病变部位头皮如有黑色素斑或黑痣,因理发、洗头、搔痒的反复刺激或长期戴帽压迫磨擦,表皮糜烂,依附的毛发脱落,并逐渐增大发生瘤变。
1.按其形态分为2型
(1)结节型黑色素瘤:病变呈结节状高出皮面,颜色多呈黑色,也可为褐色,蓝黑色,灰白色和淡红色,周围绕以红晕,表面光滑,呈息肉样或菜花样,发展迅速可自行溃破而渗血。此型很早发生转移,出现预警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并常转移至肺、脑、肝等脏器。转移前接受治疗者,5年生存率为50%~60%。
(2)浅表型黑色素瘤:或称湿疹样癌,生长较慢,转移也较迟。5年生存率为70%。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