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选择性FGFR4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文献综述

 2022-12-12 19:19:55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1. 综述

1. 背景介绍

1.0背景摘要

FGF(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成纤细胞生长因子)通过结合其受体FGFR(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成纤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在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FGFR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是FGFR家族中的一员,在胚胎组织中,FGFR4大量表达,在胚胎生长、血管生成和组织分化中发挥作用;在成年细胞中,FGFR4的表达仅存在于活跃生长组织中,其生理效应包括胆汁酸生成的调节、新陈代谢、肌肉分化和组织修复。但新的研究发现,FGFR4介导的信号通路与癌症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密切相关。因此,针对FGFR4信号通路的治疗手段的开发愈发引起重视。

1.1 FGFR4的结构

所有FGFR的结构都可以划分为细胞外、跨膜和细胞质这三部分。细胞外的部分包含了先导肽和3个免疫球蛋白样区(D1-D3区,D1和D2的连接之间有一个富含丝氨酸的序列,被称为“酸盒”)。其中,先导肽在FGFR转移到细胞膜上后脱去,D1区与“酸盒”共同承担着FGFR自动抑制的功能,D2与D3区则共同负责配体的连接与配体特异性的识别。在FGFR的D2区中,有一段高度保留的序列被认为是HSPG(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 肝素硫酸蛋白聚糖)的结合位点。细胞内的部分具有着酪氨酸激酶的功能并有着典型的蛋白激酶结构:包含一个小一些的N-端区域和一个大一些的C-端区域。未被磷酸化的FGFR4激酶处于自抑制的状态,这种状态的保持得益于其结构中的一个氢键网络(被称为“分子刹车”)。细胞内的激酶结构通过直接磷酸化或招募适配子蛋白,承担着激活下游信号通路的功能。由于剪接的不同,FGFR1-3分别都有着IIIb和IIIc两种异构体,在异构体中,D3区域有着相同的N-端和不同的C-端。然而,FGFR4基因只编码出lgIIIc这一种异构体。

1.2 FGFR4的信号通路

2:2:2的FGFR-FGF-HSPG能够引发受体的二聚化和磷酸转移反应。在被活化后,FGFR将两个重要细胞内靶点:PLCgamma;(磷酸酶gamma;)与FRS2(FGFR基质2)磷酸化。过程如下:

PLCgamma;与被活化的受体的C-端的自磷酸化的酪氨酸结合,导致PLCgamma;被FGFR4磷酸化和活化。随后,活化的PLCgamma;通过水解PIP2(磷脂酰肌醇-4,5-双膦酸)产生两种次级信号:DAG(甘油二酯)和PIP3(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接着,PIP3引发了细胞内PKC(钙离子和蛋白激酶C)的活化。PKC进而通过磷酸化RAF,引发MAPK(细胞分裂素活化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FRS2则被招募到FGFR4的近膜区,随后被磷酸化。FRS2的活化导致了GRB2(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和SOS,它们可以进一步活化Ras/MAPK信号通路和PI3K(磷酸肌醇3-激酶)-AKT通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