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沉降对环保疏浚新生泥水界面磷交换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2 20:34:44

一、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的发展,湖泊富营养化情况越来越严重。

而一般认为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污染源可以分为外源 (点源和非点源)及内源两种。

所谓内源, 就 是指沉积在底泥中的营养盐在适当的条件下进入水体, 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

当湖泊的外源得到控 制后, 内源即成为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 并且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

一般而言,磷是绝大多数富营养化湖泊中生物的限制性营养元素。

在外源性磷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内源释放将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生源要素磷的重要来源。

河道底泥不仅是河流营养物质循环的中心环 节,也是营养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的主要 聚集库。

即使外源得到有效控制,生物或物理因子 等作用促使沉积物释放仍有可能导致水体在相当长 的时期内维持富营养化或水质继续恶化等不良状态 [1-2]。

底泥疏浚将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彻底去除,可 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 进而在解决由生物或物理等作用下内源释放所造成 的二次污染[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