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
1.1渔业与水质状况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很喜爱吃鱼或者水产鲜食,渔业发展一直很好。近代以来随着技术发展,由于我国地域广茂,湖泊河流繁多,海岸线极长,十分有利于我国的养殖水产品的发展,当今我国的水产养殖在世界上已经十分出名。国际上很多国家 的渔业还是以捕捞为主,和其他国家不同我国的则是以养殖水产品为主。根据年鉴统计2012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近六千万吨,其中养殖产量约四千万吨,已经连续24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时,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七成 [1]。国内养殖水产品产量占了全国水产品产量七成,而内陆淡水养殖水产品质量占养殖水产品总产量的六成[2]。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人们的生命健康是息息相关的,而优质安全的水产品必然离不开优质洁净的养殖水体。但如今我国渔业生态环境正在日益恶化,由于人们其他生活生产活动,大量富含有机质,重金属元素,氮、磷等富营养元素物质的工农业污水进入养殖水域,致使养殖水质恶化。另一方面传统水产养殖模式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因素,例如养殖水体既是水产养殖品种的生活、生长场所,又是鱼类粪便、投料残饵等有机废物的分解场所,还会成为浮游生物的培养池。这样的情况特别容易导致 “消费者、分解者和生产者”三者之间的生态失衡,造成水中有机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大量富集。养殖水体的恶化不仅严重影响了养殖水产品的生存和生长,还会使得养殖病害频发,水产品质量下降[3]。根据相关资料,在网箱养鱼时,每生产1t鱼,每年会有15kg的磷和1.037kg的生化需氧量(BOD)进入水体当中[4],环境和水体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了渔业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而根据中国第二次湖泊现状调查显示,138个面积大于10 km2湖泊中有85.4%的湖泊超过了富营养化标准,其中达到重富营养化标准的占40.1%[5],我国的水体富营养化情况不容乐观,为了改善现有情况,促进国家水体环境的改善,相关部门在2015年更新了关于养殖水排放标准,同时在2019年新更新了养殖用水水质标准,以此进一步严格了养殖用水水质。
1.2水产养殖存在的污染问题
目前国内的水产养殖已经从养殖一般品种过渡到了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但有很多水产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采用高密度的养殖方式,这样的养殖方式很容易导致养殖水体的生态破坏,引发养殖动物病害,同时排放的养殖尾水更会污染自然环境水体。
不同的水产养殖系统它所产生的污染大体上是以有机污染物为主,我们主要关注氮磷等营养元素污染[6]。而不同的水产养殖系统所产出的具体污染物类别情况还是和养殖系统的组成情况与养殖水产品品种有直接关联。
1.2.1投饵等营养物质污染
现在的水产养殖过程会产生大量残饵、渔用肥料、养殖动物排泄物,这些养殖废物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可能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严重下降。这些废物还会在养殖水体中悬浮,影响水体光照情况,进而减弱了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中氧气的生成就会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减少又会使得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从而致使水质进一步恶化[7]。在淡水养殖方面,湖泊养鱼时粗放型人工投饵利用率仅为30%,饵料系数2.0~2.5,如草鱼增重1kg,需要使用2.5kg饲料,投喂21.5kg水草。过剩的饵料和鱼类排泄废物等等污染物直接进入水体,严重影响了水质状况[8]。
1.2.2投药污染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