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甲醛(HCHO)又称蚁醛,是一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1995年,甲醛就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定为可疑致癌物,2017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在我国属于优先控制有毒化学品。甲醛还是致畸物质,对人体有刺激作用,会致敏、致突变,对人体造成危害。甲醛对人体的伤害主要表现为:当人长期吸收甲醛会出现脉搏不规律、免疫力下降、呼吸功能异常、食欲不振、湿疹、体弱无力等症状[1-2],对老人和孩子的影响尤其突出[3],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中枢神经受损、染色体异常,有几率引发白血病[4],当甲醛浓度达到120 mg/m3时,会造成人死亡[5]。
甲醛废水主要来源与工业生产。甲醛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在生产塑料、胶合板、人造纤维、树脂、皮革等时常常会用到甲醛。部分甲醛会通过工厂排放到天然环境中。
室外大气中甲醛主要来自于工业中产生的废气的不达标排放、汽车行驶、以及光化学烟雾等,但是其造成的甲醛污染对空气的影响不大,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危害也不大。
室内甲醛气体的主要来源是建筑及装修材料、部分生活用品及燃料和烟的不完全燃烧等。其中,建筑及装修材料的使用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6]。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装修装饰材料的使用越发的普遍,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越发不可忽视。人造板类如纤维板、刨花板等,装饰材料类如地砖、墙纸等都会或多或少的释放甲醛[5]。
甲醛去除的方法常采用物理法、氧化法、生物法等方法。对于甲醛废液,根据物理作用的不同,物理处理法分为渗透汽化法、真空膜蒸馏法、膜吸收法、吸附法。根据所用氧化剂的不同,氧化法分为Fenton试剂氧化法、ClO2氧化法、H2O2氧化法、湿式氧化法等。生物法通过厌氧生物降低甲醛浓度,再通过好氧生物降解甲醛。对于气体甲醛,常用吸附法、化学法、生物法、催化法、捕捉剂法等。
渗透汽化法是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理方法,通过渗透来富集分离水中的甲醛。刘艳[7]采用序批式膜吸收法以亚硫酸氢钠作为吸收剂对甲醛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先后进行了6次处理,去除率达到99.15%。但由于需要定时更换新鲜吸收剂,所需药剂量大,处理成本高,而且若膜两侧存在水蒸气压差,将可能产生伴生渗透蒸馏,导致反应产物的回收和再利用难度大。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材料使甲醛分子吸附在吸附剂的孔道中,以此降低甲醛浓度。化学氧化法有成本较为低廉、反应快速、可去除有机及无机污染物等优点,适合快速应急处理甲醛废水[8]。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对甲醛进行水解酸化,使甲醛降低浓度,进而转变为无毒无害的物质王志海等[11]探讨了活性污泥法对甲醛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其结果表明,该法对甲醛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在温度25℃、甲醛初始浓度400mg/L、活性污泥浓度为4g/L的条件下,反应进行10h后,甲醛去除率达到99.9%,但是活性污泥法耐受的最高的甲醛浓度仅为400mg/L左右。
吸附法是处理甲醛气体的常见方法,是利用吸附剂将甲醛吸附在表面,以达到降低空气中甲醛浓度的目的。林莉莉等[10]研究了椰壳炭、木质炭、果壳炭和煤质炭 4 种活性炭的甲醛吸附性能,发现其中椰壳碳吸附的效果最好,可达到84.37%。吴利瑞[11]等人用氨基化碳纳米管/石墨烯-海绵复合材料 (GCNTs/EDA-S)来吸附甲醛,吸附效果能达到4024 min/g。
化学法是通过甲醛与双氧水、硫酸铜、氨基酸等反应生成无毒无害的物质,以降低甲醛低浓度。姜丹[12]等对硫酸铜法处理甲醛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硫酸铜浓度为 5 g/L、pH 为 13.4、选用酒石酸钾钠为络合剂时,硫酸铜去除甲醛的效果最好。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