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消毒对供水管网中余氯衰减及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3-08-23 17:37:49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也在不断提高。2006年,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1985年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进行了重新修订,联合发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新标准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为此,自来水厂也在不断提高供水质量,但是,达标的出厂水送至用户以前会在供水管网中停留若干时间,水在管网这个“管式反应器”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由此发生二次污染。

目前,大多数供水企业都应用氯对饮用水进行消毒。与其他消毒剂相比,氯消毒具有对细菌灭活能力强和有持续消毒能力等特点。为降低供水输送过程中细菌繁殖的可能,防止水在管网中受到二次污染,水中应维持一定浓度的氯。为了控制水中致病微生物的再生长,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中明确规定:加氯消毒时,游离余氯在与水接触30分钟后,应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不应低于0.05mg/L;加二氧化氯消毒时,游离余氯在与水接触30分钟后,应不低于0.1mg/L,管网末梢水不应低于0.02mg/L。传统模式下,供水企业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由于氯在管网中长时间停留而发生衰减消耗,如果净水厂不增加过量的氯,就不能满足管网中余氯浓度要求;另一方面,过高的氯浓度将会产生气味以及增加消毒副产物。多级加氯能够改变氯的浓度分布,提高水质质量。同时,单一氯消毒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弥补各单独消毒工艺的缺点,近年来人们开始对组合消毒进行了研究,认为组合消毒能充分利用各消毒剂自身的优点,增强消毒效果。战威等用二氧化氯-氯胺的组合消毒剂联合消毒作用5min可以灭活大肠杆菌6个对数级,联合消毒作用1h可以全部灭活再污染的10sm/L个大肠杆菌。同时有研究表明,二氧化氯-氯混合消毒剂不仅有良好的消毒效果,而且能够抑制三卤甲烷的生成。

饮用水消毒作为饮用水净化的最后一个环节,和人体健康直接相关,始终是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研究热点。本课题设计单一或组合氯系消毒剂不同多级消毒方案,研究不同投加级数、不同分级投加比例对管网水中余氯衰减速率的影响,并尝试建立多级消毒前后余氯衰减动力学模型;探究不同消毒模式下,模拟镇村管网水中消毒副产物生成规律,以控制消毒副产物生成为目标,提出最佳的多级消毒方案,以保障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

二、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1)跟踪监测典型城乡统筹供水模式下镇村管网水质变化规律,寻找影响水质变化的关键因子,发现镇村管网存在的主要水质问题;

(2)消毒副产物测定方法的摸索与优化;

(3)管网模拟数学软件的学习,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可实现功能;

(4)借助管网模拟数学软件,搭建某一实际供水管网水力水质模型,利用搭建的管网模型实现对不同多级消毒方式下管网水质动态变化模拟,探究最佳的多级消毒方式。

三、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