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研究文献综述

 2023-10-12 15:20:59

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变革的步伐也相应加快,但同时也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如今,研究与开发活动在企业经营中扮演着不可估量的角色。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科学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企业只有不断加大在研究与开发上的投资力度,依靠新的发现、技术、研究与创新,逐渐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占领、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和企业的发展后劲,这对以高新技术位最主要资源依托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对此,国内外的学者们纷纷开展了自己的研究。

1.国内学者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研究

我国对于研发费用的研究起步较晚,自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颁布,相继经历了资本化(1993-1997),费用化(1998-2006)以及与条件资本化(2007至今)三个阶段。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式逐步实现了国际化趋同,由原来的全部费用化转变为有条件的资本化。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融入到企业发展之中,这也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学者对于研发费用的研究。

秦丽(2014)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归纳分析法、行动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首先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等相关概念进行描述,对研发支出会计、税务处理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对比及梳理,其后针对我国研发支出的会计与税务处理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并从日常研发活动过程中遇到的相关实务问题入手,分析对策,通过企业实际案例研究加深对相关处理的认识,以期能够为相关会计制度、财税制度等规定提出合理化、建设性的建议。

戴天晟,饶艳超,苏勇(2015)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法选择所传递的信号,研究企业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与信息不对称的关系,采用股票换手率和股票成交量作为信息不对称的代理变量,选取沪深A股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区分资本化的公司和费用化的公司进行对比分析。实证检验发现,选择资本化研发支出的公司比选择费用化研发支出的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低。

刘洪柏(2017)以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的对象,针对研发费用会计核算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探索如何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质量,全面提升研发费用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高新技术企业正确地核算研发费用,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长远发展。

徐元峤(2017)全面的阐述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务风险的主要种类, 其中包括:(1)研发费用归集风险;(2) 申报材料准备风险;(3) 研发项目管理风险。然后针对上述风险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更好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减少税务风险, 最终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