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区入梅早晚特征及成因分析文献综述

 2024-08-12 21:27:05
摘要

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和经济中心,其降水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入梅作为该地区雨季开始的重要标志,其早晚变化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时间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对该地区的气候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围绕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早晚的特征及成因展开分析。

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入梅定义、标准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其次,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时间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其长期变化趋势和阶段性特征。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入梅早晚的关键因子,包括大气环流、海温、青藏高原热力状况等,并分析了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最后,总结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早晚变化的成因机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入梅早晚;特征分析;成因机制;影响因子

1相关概念的解释

#1.1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指位于我国东部,长江中游和下游沿岸的区域,地理范围大致介于北纬28°~34°,东经110°~122°之间,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