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夏季干旱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文献综述

 2024-07-29 15:02:35
摘要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夏季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了解东北地区夏季干旱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及其与大尺度气候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对于预测未来干旱风险、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至关重要。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DecadalOscillation,PDO)作为北太平洋地区海表温度(SST)的主导模态,其位相转换对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具有显著影响。

本综述首先阐述了东北地区夏季干旱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相关概念和研究背景,接着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东北地区夏季干旱时空变化特征、PDO的特征及其对东北地区夏季干旱影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东北地区;夏季干旱;年代际变化;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影响机制

1相关概念的解释

#1.1东北地区夏季干旱
干旱是指淡水资源供应不足,导致对人类、生态系统和/或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干旱的定义多种多样,通常可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

气象干旱指降水量相对于正常水平的减少,是其他类型干旱的先决条件。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夏季高温多雨,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东北地区夏季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