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面临着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而冬季由于气象条件特殊,污染更为严重。
边界层高度作为影响污染物扩散的重要气象因素,其变化特征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对长三角地区冬季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总结了长三角地区冬季边界层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主要影响机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该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冬季;边界层高度;大气污染;影响因素
1.1边界层高度边界层是大气层的最底层,其运动状态受地表摩擦和热力作用的直接影响。
边界层高度,也称大气边界层高度或行星边界层高度,是指边界层顶部的高度,是气象学和大气环境研究中的重要参数之一[1]。
1.2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全称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
1.3冬季在气象学上,冬季通常指12月至次年2月,这段时间内长三角地区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天气寒冷、干燥,且风速较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特征,尤其是冬季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