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气凝胶是一种分散介质为气体的凝胶材料,固体相和孔隙结构均为纳米量级。
由于其结构上的独特性,气凝胶表现出很多独特的性质。
例如,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材料,密度可低至0.002g cm-3;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热导率最小的固体材料,室温直空热导率可达到0.001w m-1K-1 ;氧化硅气凝胶的折射率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气凝胶的独特结构和性质使得其在很多领域表现出很好的应用价值。
气凝胶问世于1931,首先由斯坦福大学的S. S.Kstler[1]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及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得。
Kstler发现常规的蒸发干燥会使凝胶孔结构塌陷,得到碎裂的干胶或粉末,利用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得结构完整的气凝胶。
Kistler成功地制备了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锡﹑氧化镍和氧化钨气凝胶。
在基础研究方面,气凝胶的分形结构、动力学性质、低温热学性质以及其网络骨架与吸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在应用方面[2],气凝胶材料已经被用于切仑可夫探测器、声阻抗耦合材料、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气体过滤材料、高效隔热材料及制备高效可充电电池等。
应用领域的研究迫使人们去获取更多关于气凝胶材料结构的知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