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建筑固废应用与道路底基层及以下部位稳定性研究
(文献综述)
建筑固废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修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大部分固废均可以进行再利用,但其中受放射性、重金属、氯盐等有害杂质污染的建筑固废不得再生利用。实际工程可以利用的建筑固废主要有大量的废弃混凝土与粘土砖,还有一定数量的建筑渣土、建筑泥浆(泥饼)等。
目前针对废旧混凝土为主要成分的建筑固废的再生利用研究已经十分全面,而针对低品质的建筑固废的研究较为少见。本课题拟针对两种常见低品质建筑固废再生利用进行研究。1、以粘土砖为主要成分的建筑固废。粘土砖也称为烧结砖,在我国建筑历史上应用甚广,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建筑物是砖混结构,因而以粘土砖为主要成分的建筑固废是十分常见的建筑固废形式。农村城镇化和旧城改造的开展会产生大量的废粘土砖,占到建筑垃圾总量的近一半。2、建筑泥饼 建筑泥饼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建筑固废。它主要是由建筑泥浆脱水形成。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建筑泥浆。建筑泥浆通常是一种由水、天然粘土、膨润土以及外加剂组成的混合体系,以悬浮液和胶体溶液的混合形式存在。它会对环境产生较多的危害。需要通过化学固结、压滤、离心等不同方式加以脱水固化,减少建筑泥浆对环境的污染。建筑泥浆脱水固结产物就是建筑泥饼,它也是一种建筑固废[4-5]。
与废旧混凝土主要在混凝土工程中再生利用不同,本课题所研究的建筑固废属于一种低强度、低品质的建筑固废,很难在主体结构中加以再生利用。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推进,传统筑路材料面临着可开采天然资源较少,成本快速提高的问题。如果将低品质建筑固废制备成再生填料应用到道路工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道路结构层次和常用筑路材料
1.1道路设计理论和层次划分
道路设计理论表明:路基是路面的基础,也是路面结构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基本条件。如果保证了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对路面结构层的稳定性将起到根本性的保证作用;否则,路面会出现早期破坏,缩短维修周期,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和社会效益的损失。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指出路面结构层由三部分组成:面层、基层和底基层,而垫层则归为功能层或路基处置层。路面基层,是在路基(或垫层)表面上用单一材料按照一定的技术措施分层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其材料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路面的质量和使用性能。基层是整个道路的承重层,起稳定路面的作用。路面底基层指的是除最上一层外的其他层,在此情况下,最上一层相应地被称为“基层”。对于沥青路面,基层下用质量较次材料铺筑的次要的承重层或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下用质量较次材料铺筑的结构层称作底基层[6]。
1.2传统筑路材料及基本性能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