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超临界水自热重整转化利用过程设计与分析文献综述

 2022-11-28 17:52:40

CO2-生物质超临界水热共转化过程研究  

一、选题背景、意义和目的:

CO2减排与利用是当前能源环境研究的热点。CO2含量的急剧增多是温室效应与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着眼于CO2气体捕捉、输送、转化的能源结构调整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生态资源循环问题。

而生物质作为一种零碳排放资源,其高效的清洁性,可利用性也备受人们关注。生物质[1]即植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存储在植物体各个器官内的能源物质形式。还包括以动植物为食从而进入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正是由于生物质在自然界中储备量充足,可再生,生物质能源可循环利用,生物质作为清洁资源具有很大的潜力。

随着超临界水研究的不断深入与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将低品质能源转化为高品质能源,调整能源载体形式的技术也日趋完善。本课题利用新型的超临界水气化技术,将生物质制氢与CO2加氢耦合起来,以在超临界水较低温区获得富甲烷产气或实现CO2向液体燃料的转化,达成CO2捕捉再利用,生物质能源制备与利用两个目的。

  1. 国内外研究动态、水平
  2. 超临界水气化技术的诞生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中,Modell和Amin进行了第一次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液体产物的实验。而后太平洋西北实验室(PNL)进行了对生物质的转化和气化、用于废物模型化合物和用于水热条件下的实际废水的系统实验研究,以及垃圾模型化合物和水热条件下的实际废水进行生物质的氧化和气化研究。1990年代初,在卡尔斯鲁厄(Forschungszentrum)进行了有机物水热转化的实验,对叔丁基苯-苯的热解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对实际生物质热解和废物的分批处理进行了探索。[2]

  1. 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技术的应用及相关研究

在国内关于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的研究中,陆柒安[3]等人介绍了生物质气化的途径,即生物质在超临界水中经历热解、水解、缩合、脱氢等一系列复杂的热化学转化后产生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反应过程主要包括蒸汽重整反应[式(1)]、水气转换反应[式(2)]以及甲烷化反应[(式(3)和式(4)]。

CHnOm (1-m)H2O→(n/2 1-m)H2 CO (1)

CO H2O→CO2 H2 (2)

CO 3H2→CH4 H2O (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