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中医药产业出口策略探讨文献综述

 2022-12-28 10:16:23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的:在事实数据的基础上研究我国中医药出口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思考如何应对挑战,以期促进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良性发展。

意义:我国的中医药行业具有独特优势,它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悠久的文化历史,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沿线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一带一路”总体倡议的重要构成之一。在“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推动下,中医药出口行业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为积极发挥中医药资源的最大用途,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走国际化道路,寻求国际合作,从而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是中医药出口贸易的最佳选择。

  1. 文献综述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背景

自2012年开始,我国经济由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阶段进入了一个低速高质发展的新常态。2013年9月与10月,习近平在先后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国际背景是为了突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围堵,国内背景是国内经济出现产能过剩库存太多,需要一种新的模式拓展海外市场消化国内库存。我国不断完善“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建设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我国中医药出口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是医药产业公认的 “三高”特点,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增加则取决于产技术投入的多少。研究与开发是技术进步的源头,产业投入的效果必须以产出结果来衡量。由于我国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科研培养条件,大部分企业无法投入研发,导致仿制药品种类泛滥。由此造成我国的中医药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处于低端领域,这也制约了医药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延伸,最终导致这些换汤不换药的产品无法有效的满足消费市场需求。

国内外文化背景差异。在文化背景相似的亚洲国家,中医药的认可程度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一直较高,从而成为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在基于病理解剖学基础的医学理论体系中,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致病因素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障碍。专注于对 “疾病”的治疗而非对人的 “调整”,因而治疗疾病主要釆用对抗疗法和替代疗法,即找到引起疾病的原因而消除掉。中医认为,疾病起源于人与环境或身体器官的协调失衡,要注重与人体内脏之间的和谐,所以通过分析和调整人体信息系统来治疗疾病。中医药治疗重宏观,讲究辨证论治,而西医重微观,注重简单的疾病和局部治疗,病理和治疗方法的认识差异导致了中医和西医药物的使用不同,因此中西医学文化的差异阻碍了中药的出口。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水平低。目前中国尚未进行系统、专业的中医药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工作。现有中医药服务贸易人员数量,质量和结构不能满足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这极有可能造成中医药服务贸易平台无法正常的开展运营,导致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缓慢。

我国医药进出口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医药进出口贸易在我国迅猛发展,但因起步晚,技术落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医药进出口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总结各位学者的观点,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